中文

ENGLISH

 
项目案例 (您当前的位置: 网站首页  >  项目案例

项目简介

项目展示

【装饰工程】藏式“文化”的闪耀——西藏博物馆改扩建内装设计

来源:万盖绿色建筑-绿色装饰工程-绿色幕墙工程-园林绿化-别墅绿色装饰-绿色建材  日期:2024-06-04 14:52:53

西藏博物馆新馆落地老馆原址,作为老馆原址的改扩建一体工程,形成新馆与老馆的呼应与互动。

西藏博物馆新馆设计历经多轮方案推敲,最终的建筑与室内设计充分尊重拉萨历史风貌核心区的规划要求,尊重藏族同胞的意愿,采用了延续老馆建筑语言,装饰特色,藏式风格浓郁的金顶方案。

博物馆将见证西藏文化历史长河的恢弘,从内部展示的珍贵藏品,到现代藏式的老馆,再到21世纪的新馆,是历史记忆的延续。


老馆位于用地西侧,入口开设于民族南路,新馆向东扩建,主入口设于北侧,与拉萨图书馆隔街相望。建筑布局延续老馆中轴对称的特点,以金顶为中心,形成南北主轴线与东西次轴线的格局。



新馆形体取意藏传佛教坛城的意向,在高度上逐层退收,以金顶作为整个建筑的制高点。与城市中著名的布达拉宫和大昭寺金顶遥相呼应。

新老相接,建筑亮点

新老馆之间以通高10米的玻璃阳光大厅相连,大厅的梯形天窗引入自然光线,又通过遮阳格栅避免了阳光直射。


宽敞明亮的公共空间串联起各种观众设施,如:文创商店、报告厅、4D影院、特色藏餐、青少年培训等等。

观众参观从新馆入口大厅开始,以老馆阳光大厅结束,形成完整的参观流线。让新老建筑和谐融为一体,共同讲述动人的藏地文化。在闭馆期间,阳光大厅和老馆还可以实现单独对外开放,更好地体现城市文化客厅的作用。


新馆的核心是1200平米的金顶大厅。一层周边布置观众服务、基本陈列、临时展厅、贵宾室等功能。

二层为专题展厅,沿环廊布置。两侧小金顶下方的专题展厅,引入北向自然光线,体现拉萨作为日光之城的特色。标准展厅层高8米,采用16米的大跨度混凝土梁柱结构,以提供布展的灵活性。


建筑三层为非遗展示、阅览室与咖啡厅,设有观景平台,观众可以远眺布达拉宫和罗布林卡,使其成为西藏博物馆独特的展品。



文物库房及文保技术用房位于新馆东、南两侧,地上三层,地下一层。货运出入口便捷、隐蔽、独立,避免与观众流线产生干扰。文保区便于工作人员独立出入,亦可便捷联系库房区及陈列区。

新材料,藏式风

新馆设计延续了老馆的建筑根脉和肌理,设计积极运用新材料与技术来诠释藏式建筑的传统。

以金色铜板、铜网、石材幕墙代替了黄土、木、石砌等传统用料与工艺,与传统建筑神似而非形似,使人既能从传统中充分感受到西藏的现代开放,又能从现代中品味到藏文化的独特魅力。


藏式金顶是极具特色的藏饰建筑标志性符号,它也是藏文化中“权威和声望”的象征,设计在新馆保留了金顶的形式,而采用更轻盈的弦支钢结构取代传统木结构和老馆的琉璃瓦。

跨度32米的中央金顶采用悬支钢结构,杆件轻巧受力合理。玻璃与钢的结合,突破传统建筑中“大屋顶”在采光方面的束缚。


阳光照耀在金顶上,绽放璀璨金色光芒,透过玻璃屋顶洒进大厅,为建筑带来勃勃生机。

建筑外墙采用开式干挂石材幕墙,人工凿毛的5公分的白色花岗岩错缝拼接,模拟了传统石墙的粗犷效果。


新馆主入口上方设计金属帘幕,演绎藏式布幔随风微动的效果。

绿色建筑,低碳设计

拉萨是著名的“日光之城”,设计通过大小金顶、阳光大厅、屋顶天窗、观景平台的置入,引入和煦的日光,作为特殊的展品带给观展游客。


屋顶设置的约3500平米的槽式集热器,接受着太阳的馈赠,能量转化满足整个博物馆冬季采暖需求,项目成为可再生能源的示范项目。

冬季中庭大厅地面铺设热辐射地暖,上部玻璃天窗充分引入太阳热能,提升中庭室内温度,夏季中庭利用热压差形成拔风效应,促进馆内空气流动,形成会“呼吸”的大厅,可不设制冷空调。

通过结合高原独特气候的适宜性设计,达到国家绿色三星标准

博物馆老馆代表了当地文化传承的一部分,而新馆与老馆相互依存,和谐统一,让藏式“文化”更闪耀。

新馆的建成将成为藏文化传播与对话交流的中心,见证西藏的发展,促进民族文化交流和融合,让神秘藏地文化在传承中生生不息、源远流长。

+关注微信